首页 > 政策云
《关于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实施方案》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突破行动,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枣庄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围绕“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目标任务,聚焦筑牢制造业“经济命脉”,持续加力打造“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从2023年开始,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工业经济大跃升、产业基础更高级、发展质量更有效,加速实现滕州强势崛起。

三、主要目标

——总量倍增,到202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机床和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锂电和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新医药和医养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建材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煤电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企业倍增,到202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00家、力争达到720家,推动单户企业实现产值倍增;“四上”企业达到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力争产值过50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100亿元企业达到5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7家,过30亿元企业达到13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33家;上市企业突破6家。

——投资倍增,到2026年底,确保全市每年新招引开工过亿元项目不少于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0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资金不低于150亿元(其中外资3亿美元);每年谋划省市县重点项目不低于100个,其中实施类重点工业项目占比超过60%,省市县重点工业项目年均投资增长20%以上。

——园区倍增,到2026年底,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特色工业园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规上工业总产值、亩均销售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力争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过1000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先进制造业扩规行动。聚焦“化机锂医数”五大先进制造业,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细化子产业链条,以“链长制”为抓手,由市级领导牵头成立五大产业专班,围绕产业链方面的痛点难点,大力实施“强链、扩链、补链”工程,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通过强化“链主”示范引领,吸引优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集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推动先进制造业量质双升。进一步扩充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服务商联盟规模,每年召开“智改数转”对接大会,用足用好5亿元技改基金,推动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到2026年底,力争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二)实施锂电和新能源产业提速行动。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基金作用,加快锂电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确定以锂电池隔膜、电池级电解液和锂电池储能为主攻方向,全力靠上服务中材锂膜三期、山海新能源、欣旺达“源网荷储”零碳智慧产业园、联泓碳酸酯等在建锂电项目建设,推动中煤新能源产业园、京能锂电池储能电站等签约项目快开工,促成碳酸酯、储能装置等在谈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尽快形成以锂电池隔膜为基础,电解液、正负极材料和锂电储能为上下游的集群发展格局。到2026年底,建成中国北方有影响力的锂膜和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基地。

(三)实施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行动。深入推进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四上”工程,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法人治理机构,推动企业向规模扩张、向专精特新转变。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强、精准帮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实施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对标登高行动,建设个性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一企一策”帮促体系,筛选300家“四上”企业进行重点帮包培育,分级分类明确帮扶责任人,详细了解企业产值、营收、用电量、技改投资等生产情况,“一对一”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拉出问题清单,盯紧靠上、帮扶落实,助力企业提质扩量、倍增发展。建立“百家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快企业升规纳统。建立“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对拟上市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坚持数实融合、数智赋能,全面推进产业“智脑”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数字经济园区,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助力企业层层递进、提质突破,持续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四)实施工业园区进位行动。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经开区”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改革和转型发展攻坚突破行动,加快总投资718亿元的36个园区工业项目和总投资40亿元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实施园区“亩均效益”评价改革领跑者计划,加速闲置低效企业清理,支持园区在用地、用能、人才引进、评先树优、试点示范等方面向优质企业倾斜,每年评选“亩均税收”和“亩均投资”10强企业。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6年底,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考核中每年前移5个位次以上,在全省分类考核中,每年都要“争二等冲一等”并实现位次前移。

(五)实施产业招商攻坚行动。坚持“真招商、招真商”,围绕“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成立产业招商专班,组建千人规模招商团队,按照“一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加快推进招商工作。各产业招商专班要全面查找产业链条环节缺项漏项,绘制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全面掌握产业链发展趋势、头部企业、重点项目、研发平台、关键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加大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力度,坚持“以企招商、精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积极构建产业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产”一链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对总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在谈项目由市领导牵头联系协调落地事宜。到2026年,每年新开工投资过1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25个、新竣工15个。

(六)实施重点项目突破行动。建立“重大项目专班制、重点项目专员制”的分类实施推进体系,成立项目推进专班、明确项目推进专员,负责重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直至建成投产。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重点项目问题破解推进机制,推进专班和专员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需市级层面综合协调解决或涉及重大对上争取工作的,要在第一时间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统筹解决。建立重点项目督导评价机制,每月召开重点项目专题调度会议,对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全面检验各推进专班、推进专员以及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工作情况。

(七)实施科技创新自强行动。高标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设优化提升院士工作站、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切实发挥好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功能。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每年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升级,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强化跟踪辅导,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6年底,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3%。

(八)实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突出“强工兴产”,统筹推动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业倍增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到2026年底,力争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特色文旅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80亿元、460亿元、66亿元。

五、支持政策

(一)支持企业扩规提质。对符合要求的新增“四上”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承诺营收三年年均增长25%以上、且当年达到承诺目标的,按照营收增量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企业税收地方留成增量的奖励,未达到承诺增长目标的企业退还奖励。对存量企业实施的总投资过亿元的扩能扩产项目、新增产能项目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同等政策。对投资项目建设十万级、万级、千级、百级标准的清洁无尘车间,分别给予一次性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的装修补贴,单家企业总补贴费用不超过300万元,企业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给予奖补。

(二)支持企业梯次发展。对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一次性“过门槛”奖励。对首次入选山东省综合企业100强、工业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瞪羚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30万元、10万元。每年评选“亩均税收”和“亩均投资”10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

(三)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承诺研发投入三年年均增长30%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的,按照研发投入增量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未达到承诺增长目标的企业退还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当年新上设备投资500万元(含)以上、传统产业动能升级项目1000万元(含)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10%给予补助;当年新上单机100万元(含)以上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按设备投资额20%给予补助。对投资总额过10亿元的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依据固定资产贷款合同金额,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给予50%的贴息。单个企业和项目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含省、枣庄市级奖励)。

(四)加大“一事一议”支持。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等引领性强、贡献度大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在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精准支持。同时,全面梳理市级财政奖补政策,逐项明确“免申即享”实施细则,公布并组织实施,原则上每两年开展一次评估调整。

单个企业奖励金额累计不超过该企业当年税收地方留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综合组、推进指导组、考核组、保障组四个工作组,采取实体化运作模式。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立足倍增发展大局,强化责任意识,围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配套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健全推进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街道)、各产业专班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专班负责,逐年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夯实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土地、资金、能耗、污染物排放、水资源等要素保障市级统筹机制,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瞄准省“十强”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系列政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重大,确保点供土地指标只增不减。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建立包括现状存量工业用地和2026年前可形成增量工业用地的全市工业用地底线图,制定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清单,加快工业用地收储进度,实现“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支持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在符合“标准地”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带项目条件”出让,签订“对赌”协议,强化履约监管。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探索“工业上楼”用地模式,年均新增工业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充分发挥财政和国资两个平台作用,扩大投融资规模,实现“资产—资本—资产”滚动式发展,确保年融资规模不少于200亿元。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效力,探索建立“一集群一基金”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持续深化金融服务改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高纯信用贷款比例、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对煤耗能耗需求大的工业项目,根据产值、税收等贡献度排出优先次序,通过争取煤耗能耗单列政策等予以解决。实施工业人才集聚行动,围绕“化机锂医数”主导产业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产业领军人才目标库,实行人才定制化服务,推行“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联合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力争每年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依托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3000人。

(三)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立法+巡察+督查”工作机制,健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联合惩戒约束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推动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就近办”,继续实施“企呼政应、接诉即办”企业诉求解决工作机制,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组织两次企业家、“企二代”、高层管理人员赴南方先进地区和高等院校学习、考察,快速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每年评选表彰突出贡献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切实让“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理念根植人心。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企业培育、土地供应和融资保障“五张清单”,成立协调推进和调度督导机制,实行“月通报、季观摩、年考评”制度,强化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闭环管理、过程管控,掌握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市工业倍增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开展定期监测,强化结果运用。市营商环境专班对营商环境要素保障部门(单位)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纳入对市直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对连续两月得分排名后两位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确保考出动力、考出干劲、考出实效。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强力推动工业倍增计划有效落实,加力提速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