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云

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15 09:29:13     阅读:679

鲁工信发〔2024〕7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分局,有关单位:

现将《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

2024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249号),结合山东省实际,确定实施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追求制造业卓越质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企业主体、效益导向、分级指引、系统推进基本原则,通过提升质量意识、提高建设能力、强化数字赋能、推广科学评估等多种路径,推动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不断提高质量改进能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努力推进“山东制造”向高端迈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

(二)任务目标

到2025年,我省制造业质量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高,质量绩效稳步增长。新增一批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200家、保证级企业20家、预防级企业2家,卓越级企业基本具备条件。

到2027年,我省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数量达到新高峰,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400家、保证级企业40家、预防级企业4家,卓越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卓越绩效模式导入行动。引导企业深刻认识卓越质量管理的意义作用,逐步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助力企业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依据评价标准,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成功的能力、全过程质量绩效等方面量化各项指标,定期开展质量管理自我评价,找准短板弱项,制定针对性强的质量改进目标和改造举措,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开展持续改进,推动管理持续完善、产品迭代升级。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成熟度进行评价,综合判断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类质量奖励,建立卓越绩效推进小组,具体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培养专业人才,积累管理实践经验。

(二)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行动。以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现场管理成熟度评价等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以数字化赋能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全流程管理,提高活动推进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每年组织召开山东省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山东省质量信得过班组代表会议,为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建立交流展示的平台。举办质量管理小组故事演讲比赛,弘扬质量管理小组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舞更多企业员工参与到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中来,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与提升。

(三)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行动。推动企业积极导入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标行动。加强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推动企业积极认证相关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助力企业持续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增强质量目标实现能力,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过程识别、管理和验证,围绕关键过程开展定量分析和精准控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先进质量管理。鼓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贯标评价服务,推动专业机构组织专家人才队伍开展质量管理能力第三方评价,指引企业逐级或跨级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为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量体裁衣”式质量管理诊断,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四)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行动。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及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分析和改进,优化产品和工艺设计,实施质量一致性管控。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研发平台、应用场景、信息资源等共建共享。梳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分布情况,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构建完善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制造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五)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企业对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软件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工作机制,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运行能力。每年开展省内制造业质量提升案例遴选,发现、总结、推广一批示范性强的案例,引导企业学习典型案例先进经验,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深度行”等活动,利用沙龙论坛、线上线下公开课等形式宣贯《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加大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力度,为企业提供培训辅导、转型咨询、诊断评估等服务。加强质量数据管理,引导企业重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推进企业建设数据管理能力。每年开展企业负责人数字化培训,普及质量数据标准化管理知识,推动全员参与提升培训,持续做好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

(六)开展质量品牌人才遴选行动。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地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场监管等部门面向企业高层质量、品牌管理人员遴选全省优秀首席质量官,重视质量经理、可靠性工程师队伍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质量人才积极申报质量专业技术职称,助力企业完善质量、品牌人才的梯度建设。

(七)开展用户满意度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质量理念,不断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质量赢得市场,使企业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每年开展用户满意等级评价和市场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与全国用户满意等级评价工作形成梯度建设,鼓励企业围绕用户需求和期望完善质量目标,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八)大力实施品牌引领行动。实施品牌引领,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全员品牌意识。举办山东省追求卓越高端论坛,交流分享企业追求卓越实践。举办品牌故事展播,充分挖掘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故事、案例,体现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反映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质量创新、品牌创建、品牌推广的特色故事,完善官方网站、微信视频号、短视频网络平台的展播专区,加大对符合要求且具有较好公众性、传播性、示范性的故事宣传展播力度。充分发挥“好品山东”“齐鲁精品”平台作用,培树宣传品牌创新标杆,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展品牌创新,扩大品牌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构建品牌创新的长效机制,营造“山东制造”品牌形象。

(九)开展质量文化培育推广行动。持续开展质量标杆遴选行动,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实践质量标杆的成功经验,持续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营造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探索质量文化建设先进理念,总结提炼我省各类组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最佳实践,以 “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全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推广。每年开展1—2次全省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标杆经验分享、企业参观交流等形式,宣传推广全国及全省质量标杆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典型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学标杆、创标杆、超标杆,提高质量工程技术、质量数据运用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部门协同。为统筹开展工作、强化落地实效提供组织机制保障,联合群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建立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横向、纵向协调联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新格局,整体有序推进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

(二)发挥平台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研究和技术服务。要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研发诊断工具,满足企业自我评价及第三方评价需求。建立稳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三)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各市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各地区要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鼓励企业加大对质量提升的资金投入,完善质量提升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将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级纳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认定条件和评价标准,统筹现有财政资金,对达标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的企业分别给予适当支持,提高质量改进能力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质量提升行动的宣传,遴选一批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推动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向卓越质量迈进。

2024-06-15 09:29:13
来自:滕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服务机构征集

最新通知